-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把!
-
暂无最新评论!
强国研究院互联网型知识产权智库
编者按
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动平衡车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格局变化。小米的入局以及 Segway 被收购可以称为「神之一手」。在智能出行为更多的消费者以及行业所关注和重视时原本在电动平衡车舞台上的核心玩家发出的声音远不如两年前多。在故事发展到「337 调查」这一步之前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攻防转换通过以下几个电动平衡车行业的片段管中窥豹地去寻找中国电动平衡车公司们的未来。
1
普遍排除令
2014 年 9 月Segway 发起的关于平衡车产品的 337 调查在最近已有最终裁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美国当地时间 3 月 10 颁发最终裁决书针对未经许可的平衡车产品进入到美国市场签发了普遍排除令(General Exclusion Orders)。
「337 调查」是在美企业特别是美国本土企业进行商业战略布局和竞争的有效手段普遍排除令则是「337 调查」中最具杀伤力的手段。普遍排除令一旦签发列入其中的产品不论来源、产地、进口商、所有人、销售商等均一律不得进入美国进行销售而不限于调查中所涉及的企业。
这意味着全球所有未经许可平衡车厂商的涉案产品(主要是两轮平衡车)在 Segway 持有的专利有效期内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失去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资格。只有 Segway 和 Ninebot 可以继续在美国销售其平衡车产品。
2
一则「坊间故事」
当初平衡车鼻祖 Segway 因为专利问题起诉 Ninebot、爱尔威、易步、乐行这几家中国公司时乐行起头组织大家一起开会商量一起凑钱聘请律师去美国应战但是后来因为钱的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谁多谁少各方僵持不下。
颇为戏剧性的是Ninebot 在这时与 Segway 单独进行了接触那时 Ninebot 压根就没想过日后可以买下后者。当时双方的对话大致是这样的
Ninebot官司我们就别打了吧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Segway我们有啥好合作的不如你们花钱把我们公司买下来吧这我们倒是挺感兴趣的。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Ninebot 却回去认真仔细地分析了一番。虽然 Segway 是平衡车鼻祖有十几年历史但通过这番分析 Ninebot 惊喜地发现它的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即就心动了觉得这桩买卖靠谱。后来他们去小米找雷军说买还是不买。雷军说那就买啊。
于此 Ninebot 专心与 Segway 洽谈最终通过美国银行的并购贷款与 Segway 走到了一起。两家公司重组后估值翻了几番。
在官方Ninebot&Segway 总裁王野做了如下表述
2014 年初王野、高禄峰找到 Segway 寻求合作并在当年发出收购要约。Segway 实际持有人 Roger Brown 最初是拒绝的。Brown 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并购重组专家他所看重的条件第一是资金实力其次便是能否把 Segway 的产品发扬壮大。
收购 Segway 这笔生意太合算了Ninebot 买下的是 Segway 所有专利、销售和品牌大几千万美金——基本上用美国银行的贷款分年限还清。
由此 Ninebot 扭转了局面从被动走向主动。
2乐行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本来小米计划投资的公司是乐行但是因为价格上的原因双方谈判告吹才有了后来 Ninebot 加入小米生态链收购 Segway 完成蛇吞象的故事。
当 Ninebot 将 Segway 的专利拿下之后乐行在行业的前景不再被看好。Ninebot 当时给乐行的要求是产品不能去美国市场销售其他地区可以卖但必须接受前者连续 3 年的财务审计而接受财务审计就等于知道它到底有没有将产品销往美国。乐行显然不会答应这一条件虽然它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市场也不错比如说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地。
在 Ninebot 收购 Segway 前后乐行内部也发生了一些震荡联合创始人、动力系统技术经理、首席设计师、机械工程师、国际业务总监、软件技术经理等人相继离职。
3Solowheel 的陈博士(Shane Chen)是一位美籍华人这家公司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他鼓捣的那些独轮车、扭扭车都是找硅谷的兼职干出来的。他的厉害之处在于总能想出些新概念。
扭扭车就是这么诞生的他用平衡车原理做出的扭扭车最开始就像实验室里做出的原型车虽然结构不可行但是陈博士还是将它申请了专利。2013 年浙江大学一位有经商头脑的教授创办了一家公司叫骑客在国内申请了关于扭扭车的专利有一个说法是骑客曾经受到陈博士专利的启发。
等产品做出来之后因为价格太便宜整个市场需求被激发销量大增(有关扭扭车的国际贸易问题与质量纠纷是后话)。于是 Segway 就专利问题起诉陈博士。陈博士想想说我不想打官司不如就把专利用几千万美金的价格卖给某家滑板公司吧。所以 Segway 又与滑板公司在美国打起了官司……
3
当初组团应战的「队友们」
在 Segway 被 Ninebot 收购的前一天发生过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在单独与 Segway 打了近半年官司后易步与 Segway 之间的「战争」以和解结束。宣判的结果是除了已落定的订单可以继续在美国销售外易步在接下来两年内不得向美国出口平衡车Segway 方面主动撤诉。易步创始人吴细龙向雷锋网表示「当时律师费用就花了 100 多万人民币。」
当初与 Segway 和解吴细龙是这么解释的其一是想有后续的商业合作;其二当时打官司费用相当高双方都不想再浪费钱易步在美国市场份额有限。和解的背后易步当时并不知道 Ninebot 已经与 Segway 达成收购协议。
「在美国市场有 Segway我们并没有太多优势。我们当初出口到美国的产品 3000 美元左右与他们比价格优势并不大。」吴细龙没有否认美国市场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在欧美市场销售的都是高毛利产品。
隔天在得知 Ninebot 收购 Segway 后吴细龙也没有感到惊讶甚至认为它掉进了 Segway 设置好的陷阱因为后者在连年亏损。
乐行一位离职员工告诉雷锋网在 2014 年他们曾花了很大精力做了一款与 Ninebot 类似的中型车样车做出来的时候整个项目却被突然叫停。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 Segway 的专利。
「这(专利)在销售和研发上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两家联合之后基本上是想垄断了这个市场。其他公司如果去打毛利比较高端欧美市场就绕不开它们 这对整个行业还是有影响的。」他说道。
据这位离职员工透露以前乐行在国内和海外的市场基本是 5050现在的格局基本是Ninebot 吃掉最大的别家捡剩下的要不就转型做其他品类。
对于最近签发的 337 限制令乐行创始人周伟的看法是目前美国不是乐行的重点市场因此这条限制令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
「美国市场份额极小但是我们也会积极争取337 是可以应对的中国也不乏胜利的案例当前要做的是各方在一起共同应对加强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上做到不侵权。」周伟告诉雷锋网。当记者问当初是否有组团应战 Segway 时周伟说「我们有应战最后考虑到美国市场不占有很大优势就和解了现在需要的是行业联合迎战。」
爱尔威在美国销售的型号包括 Q 系(独轮车)、M 系(电动滑板)、Z 系(电动滑板车)和 A 系(多姿态骑行电动平衡车)。
据爱尔威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在美国市场主要投放的是 Q 系和 A 系产品采用的是完全自主专利并且申请了 PTC 全球专利申报不在 337 限制令的范围内。这两款产品占整体销售的 50%。
爱尔威董事长左国刚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说「这(337 限制令)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平衡车现在占我们的份额就不大。」他表示在产品研发和立项阶段都会进行专利检索。
4
另谋他略
据公开资料显示337 调查可以跨越国界即使在美国没有分公司没有资产只要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哪怕是通过中间厂商进入的也同样会成为被告。在已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 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 26%。对于中国企业来说337 调查已经成为了美国保护本土企业的一个利器。
Segway 在全球范围拥有 400 多项平衡车专利337 涉及到的是 Segway 在美国申请的专利部分。Ninebot 运营总监孙彧喆告诉雷锋网目前从市场份额来说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基本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而 337 只是限制美国一个市场。
「这条限制令不只是针对中国企业只要是符合普遍限制令描述形态的产品(主要是两轮平衡车)不论产品是来自中国、印度还是欧洲都受限制这对于行业的影响来说并不小。」孙说道。
随着这一限制令的签发全球多家平衡车厂商将会在美国市场被 Segway 掐住咽喉加大在其他市场的投入或者调整产品线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应对方法。
专利纠纷一直被视为是一场无硝烟的之争。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手握 400 多项平衡车专利的 Segway 还会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采取更多行动。但剩下的问题是电动平衡车行业就此终结了吗?
5
电动平衡车的未来
Ninebot 首席运营官赵忠玮在与雷锋网记者交流时表达了对「337 调查」之后行业趋势的关切。客观上Ninebot 终结了上一阶段的电动平衡车行业竞争。这引起了来自平衡车产业各环节的一些反弹。但 Ninebot 显然更希望展示他们「智能出行」的愿景而不是困顿于维权与壁垒之争。
在今年 CES 上Ninebot 展示了基于其产品九号平衡车开发的机器人。两轮平衡车也许在未来成为智能硬件时代城市的一个通用套件这正是一些技术研究者当前探索的方向。回到两轮平衡车产品本身用一句「政治正确」话来总结可以说专利之争的终极目的还是鼓励更多人去投身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来获得商业成就。
电动平衡车曾经经历过一个江湖时代而现在回归到了更加国际化的技术商业轨道上。
编辑强国研究院 Vicky
airwheel的平衡车不错的 网上都有卖的
代步平衡车:一般在15~40公里。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纳恩博平衡车还可以,挺不错的,百度能找到官网。
楼上所言差矣,我表哥去年年底参加i-ROBOT的活动,中了一台igo平衡车,我还骑过,很紧凑的设计,体积不大。还有个电子助力模式,拖着走一点也不累。
这个牌子挺多的,有钱的可以买国外的segway,国内牌子里面个人家庭使用的话,性价比最高的算是乐行体感车了吧。其实,要选买车,还得看自己怎么用?先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市面上分大轮和小轮。像乐行的小轮最大的优点就是轻便,还能拆卸提着,大轮像ninebot,就比较重,但路面要求比较低。
外行人挑车,还有一个一定要注意,就是内部的性能,这个一般人看不到区别。我听行内人说,还是有方法的,先看车立住后,踏板抖不抖,还有就是立在坡上,稳不稳,再就要看好不好逃逸。
【飞鱼独轮摩托车】瓦力伊芙平衡车厂家:现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电动独轮车质量怎么样
,要看几点。
1、电池质量, 要原装。电池不好,使用寿命短,还容易爆炸
2、电机质量,要原装。电机不好,性能不稳定,码力不足,行驶中可能卡住,比较危险
3、外壳质量,要防摔。像这个经常摔摔倒倒很正常,如果外壳不耐摔,想想也是心疼,结果玩不
了
4、口碑要好,服务要好,售后要好,保修要长
乐行天下售后的电话,前面是 4000- 中间是 1000- 后面是 12 ,是这个吧。